挖掘文本资源 渗透作文教学
——记开发区“习作专题”研讨活动心得
这学期,我带的孩子们刚刚步入习作阶段,作为教师的我,该怎样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孩子习作?这一教学难题一直困扰着我。10月22日,开发区组织的“习作专题”研讨活动为我指引了习作教学的方向,让我受益匪浅,豁然开朗。
研讨课上,来自天河二小的涂琴琴老师上的《观猴》充满童趣,天河一小的金蕾蕾老师上的《调皮的故事》有趣、实效。她们的课让我多次反思。金老师选了绘本《大卫,不可以》中的一副图进行作文教学。这不禁让我反思:我在上作文课时,是不是慎重选择了教材,这个教材到底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,我有没有向金老师一样很好地去引导学生呢?在涂老师的课堂上,经常把一些枯燥的名词戴上好听的名字。如:让孩子扩句时,是说给句子宝宝“戴帽子”、“穿裙子”。这样的教学,让我反思: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习作,我在教学时,是不是太过乏味,是不是也应该童趣一些?两节课上,两位老师都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,师生讨论多,有助于打开学生思路的同时,不禁让我再次反思:这样的课会不会挤掉了学生太多的动笔练习的时间,这样的课会不会导致全班大部分学生只有一种作文的风格呢?
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聆听了专家方斐卿的讲座——《教适合学生的作文》,豁然开朗。在讲座中,方老师结合三年级课文《画家与牧童》的言语形式,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观点:教适合学生的作文,善用我们的教材。结合方老师的讲座和三次反思,我明白了:我要细读文本,采用“文本言语形式为范例的仿练式”策略,“聚焦言语形式”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积累言语,让学生多动笔、多仿练,从而写好作文。如12课《听听秋的声音》,虽是一篇略读文,但文字优美,可以抓住其中的言语形式,进行仿练。
总之,这次的培训,让我有所思,有所得,也为我指引了今后习作教学的方向。